
从2012年正式提出工程设想,到今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鄂北水资源工程建议书,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,承载着鄂北缺水地百姓多年的梦想。今天,这个梦想开始变为现实。 2014年12月28日,“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”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正式启动,意味着工程全线开工进入倒计时。3年后,鄂北地区480万民众将有望彻底告别干旱之苦。占我省国土面积1/10的大片土地,从此永被润泽,不再喊渴。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设计人员说,该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襄州区、枣阳市、随县、曾都区、广水市和大悟县6个县市区,引水干线总长267.48公里,渠首设计流量38立方米/秒,全线自流输水,静态总投资为162亿元。 来自省水利厅的数据表明,鄂北地区自1949年至1989年的41年间,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;1990年至2009年的20年间,平均两年发生一次。2010年至今,鄂北更是发生罕见的多年连旱,千条河流断流,九成塘堰干涸,近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,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,部分城市生活供水也出现危机。 据省鄂北水资源局介绍,鄂北地区是特殊的资源性缺水地区,该地区不仅降雨量相对偏低,过境客水少,土壤汇水蓄水能力也差,地下水贫乏。虽修建了一大批水库、泵站等蓄引提水工程,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工程措施已到极致,工程蓄水能力已超过当地水资源径流量。由于鄂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,还不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压减农业灌溉面积,区域内挖潜有限。水利部门相关分析表明,在调整产业结构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基础上,鄂北地区现年缺水5.8亿立方米至10.8亿立方米,到2030年年缺水还将达到7.5亿立方米至12.3亿立方米。区外引水,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措施。 据了解,我省目前正在集中力量,加快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各专题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工作,全力保障明年上半年完成可研报告及15个专题报告的审查审批工作,力争明年下半年完成初步设计审批,并实现工程全线开工,以确保“两年前期、三年通水”目标的实现。 |